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不断提振体育消费,增强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9月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陈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出席吹风会介绍《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现场。刘健 摄
继续推动打造户外运动产业新增长点
陈俊在吹风会上介绍,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冰雪、山地、水上、陆地、航空等类型的户外运动项目蓬勃发展,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康新需求,对于促进绿水青山更好向金山银山转化,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积极意义。
陈俊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部门研究出台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连续举办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并于今年年初报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在政策引导和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参与下,我国户外运动协会组织、俱乐部等发展迅速,户外运动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场地设施逐渐完善。”陈俊透露,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十四五”末期,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是体育产业中增长最强劲的领域之一。
陈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从规划引领、目的地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继续推动打造户外运动产业新增长点。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将发展体育产业和户外运动有关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把发展户外运动作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统筹部署。在总结现有发展成效的基础上,与体育总局共同研究制定新一轮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支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是坚持以点带面。锚定“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目标,支持资源禀赋优、发展基础好、有积极性的地方,建设一批设施完善、服务优质、赛事丰富、国际知名的户外运动目的地,并适时开展宣传推介。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统筹好中央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渠道的资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企业加大信贷投放,通过“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基金等支持开展户外运动相关活动等,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到户外运动事业中来。
继续支持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
运动场地设施是开展健身和赛事活动的核心场所,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重要依托。陈俊表示,目前,我国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了42.3亿平方米,新建成投入使用的体育公园达到1547个,提前完成“十四五”时期的任务目标。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陈俊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更好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继续支持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
在“硬投资”方面,结合谋划“十五五”时期重点任务,通过中央资金的直接投入,引导有条件的地方统筹规划、一体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指导各地在人口密度大、辐射范围广的区域,充分挖掘利用城市“金角银边”等空间,科学布局群众喜闻乐见、“小而美”的运动场地设施,进一步提升可及性和便利性,让体育场地面积的增长更加具体可感。
在“软建设”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群众运动空间扩容的政策举措。积极推动现有场地设施的开放和共享,尽可能盘活利用闲置场地空间。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切实提升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消费需要。